姜母鴨這道美食發(fā)源于福建省泉州,而后傳至閩南地區(qū)乃至臺灣地區(qū),是泉州地區(qū)一道漢族傳統(tǒng)的名小吃。它既能氣血雙補(bǔ),同時搭配的鴨肉有滋陰降火功效。美食中的藥膳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適合于秋季和冬季食用。
姜母鴨之所以受歡迎,與其獨特性相關(guān):
1、食色誘人、香氣撲鼻、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其中姜母片的滋味獨特;[2]
2、春夏祛暑濕、秋冬祛肺燥,養(yǎng)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3、鹽鴨,整只帶頭帶爪,在福建閩南常常先做“拜拜”(供奉),后食用。
姜母鴨的吃法:
1、黑色藥料包的主要成分為花椒、八角、桂皮、丁香、草果、首烏、香葉等;白色藥料包的主要成分為三奈、白芷、良姜、南姜、白胡椒等。[1]
2、番鴨宰殺后一定要洗凈,且剁成的鴨塊要求大小盡可能一致。[1]
泉州姜母鴨[2]
3、用高壓鍋壓鴨塊時,一定要掌握好時間,不可將鴨塊壓得過軟。[1]
4、姜條不可撕得太粗或太細(xì),一般以0.8厘米粗細(xì)為宜。且姜條要瀝干水分,便于炒制。[1]
5、調(diào)制小料汁時加入白糖,是為了減低其咸味,但白糖切不可放得太多。另外,小料汁中的干辣椒末也不可放得太多,以微辣為好。[1]
6、最后煮食的雜面,是指用五谷雜糧搟制而成的面。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jìn)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