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旅游平臺言必稱價格戰,折射出旅行產品目前嚴重的同質化。因此,在線旅游平臺應該與線下旅游機構聯起手來,深挖消費者需求,創造出新的旅游產品。此外,“快魚吃慢魚”的常態顛覆著傳統商業模式和商業規則,需要監管部門和相關法律法規跟進
在線旅游行業最近被推上風口浪尖,先是包括中青旅、國旅總社、眾信旅游等17家國內旅行社集體表示停止向途牛網供貨,接著國家旅游局約談途牛網,表示將對“不合理低價”一查到底,途牛網表示將認真整改并接受社會監督。26日,途牛網宣布與17家旅行社恢復正常合作。看似單個企業的個別行為,其實暴露出在線旅游乃至整個互聯網新消費領域中的深層次矛盾。
此番途牛網與線下旅行社“對掐”的核心其實就是“低價”。在線旅游平臺與傳統線下旅行社本是雙贏關系,平臺依靠線下旅行社提供的豐富產品吸引用戶,旅行社則依靠平臺的入口和流量銷售更多產品。隨著在線旅游市場競爭的不斷白熱化,價格戰成為常態。資本支持“燒錢”,在線旅游平臺不斷推出超低價格產品,線上和線下同類產品巨大的價格差沖擊著旅行社的線下銷售;另一方面,“店大欺客”,手握大量客源的在線旅游平臺也在“壓榨”旅行社,迫使它們降低供貨價格,讓旅行社原本就受到影響的利潤進一步攤薄。由此,昔日的合作伙伴變成今天的口水仗雙方。
縱觀互聯網新消費領域,無論是此前的電商,還是之后包括招聘、打車等細分領域,超低的價格的確能幫助消費者下定決心“嘗鮮”,培養消費習慣,卻很難形成黏性,留住用戶。“東家不買買西家”,一旦消費者形成了互聯網就該“擊穿底價”的心理定勢,互聯網企業就很難形成利潤合理的商業模式,讓行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價格戰只是互聯網突入線下消費領域初期簡單粗暴的競爭手段,難以持久。網購、打車這些領域在砸錢之后,也已經開始恢復理性,不再將價格作為爭取消費者的唯一手段。
在線旅游平臺言必稱價格戰,也折射出旅行產品目前嚴重的同質化。大家提供的都是“大路貨”產品,除了價格優勢,在線旅游平臺無法通過差異化競爭獲得用戶。新的旅游目的地開發、針對中高端消費檔次的深度游……這些需要做深做細的領域亟待開掘。從消費需求看,我國消費者正經歷從模仿式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升級的過程,互聯網的根本優勢也正在于能匯集消費者的碎片化需求。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在線旅游平臺手握用戶的大數據,比線下旅游機構更了解消費者,它們應該與線下旅游機構聯起手來,共同研究消費者,深挖其需求,創造出新的旅游產品,尋找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獨門武器”,而非單純在價格上做文章。
對于消費者來說,隨著互聯網不斷向線下消費領域深入,如何看待互聯網提供的低價格也會成為一個長久話題。“燒錢”的確存在,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可能低價”的背后,往往是僅能達到及格線的服務和體驗。此前,餐飲團購種種“便宜沒好貨”的聲音言猶在耳,面對在線旅行的低價攬客,消費者也該保持清醒頭腦,認真考量低價產品包含的旅行項目和服務標準,同時也要在消費時多個心眼,留好各種憑證,一旦發現“貨不對板”,也要積極反饋堅決投訴,保護好自己的權益。
從監管上來說,作為旅游消費中的新軍,在線旅游企業推出的種種低價產品其實并不在目前旅游法的限制范圍之內。業內專家表示,目前旅游法對“不合理低價”的限制僅僅體現在旅行社購物和增加另行付費項目上,從整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方式上來看,“快魚吃慢魚”的常態不斷顛覆著傳統商業模式和商業規則,這也需要監管部門和相關法律法規的跟進,從整體上確保行業的有序競爭和健康發展。
互聯網與線下傳統行業的關系,不是單純的沖擊和取代,而是相互融合取長補短。作為突入“紅海”的攪局者,互聯網企業需要眼光長遠,傳統企業則需要正視盈利模式的變化。線上線下未來仍需攜起手來,共同找到“紅海”中競爭的指南針。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