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比薩,是在黃昏時分。那是一個烏云密布的黃昏,不到五點,天色已昏暗。走進比薩古城,很遠就看見了斜塔,那座古老的巨塔,確實斜得厲害,就像一個喝醉了酒的巨人,踉踉蹌蹌走過來,一個趔趄,身體前傾,眼看就要撲倒在地,卻奇跡般地停止傾倒,定格成一個雜技般的動作。
站在路邊,對著照相機鏡頭伸出一只手來,選取一個合適的角度看,那座斜塔,就被托在了手掌中。來比薩的游客,大多會做一下這個動作,不費吹灰之力,便將一座世界聞名的古塔收藏在自己的手掌中。永遠無法做到的事情,在快門閃動的瞬間竟然成為一種視覺上的現實。
比薩斜塔其實是教堂廣場上的鐘樓,始建于十二世紀,歷經一個多世紀才完工。這是一座巍峨的圓柱形白色大理石建筑,主體七層,加上頂層樓塔,共八層。每個樓層都由精致的羅馬立柱環繞托舉,立柱之間是圓形拱門,門廊上也雕滿花紋。兩百多根立柱,自下而上,構成兩百多個拱門,既繁復又壯觀。據說,塔身的重量,有一萬四千多噸。這樣結構對稱完美的鐘樓,當年在建筑的過程中就開始傾斜。建造的過程如此漫長,就是為了解決塔身傾斜的問題,造塔的設計師和工匠們想盡了辦法,還是不能糾正它的站姿。鐘樓完工后,塔頂中心點偏離塔體中心垂直線2米左右。當這座傾斜的巨塔出現在人們的眼簾中時,人人都認為它必定會倒塌,人人都為之嘆息,如此美妙巍峨的石塔,竟然無法久存于世。六百多年來,因松散的地基難以承受塔身的重壓,仍然緩緩地向南傾斜。1972年10月,意大利發生大地震,斜塔遙遙欲墜,整個塔身大幅度搖晃達二十多分鐘。然而斜塔仍然屹立不倒。斜塔的斜而不倒,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成為天地間的奇觀。這不是建筑師的預設,而是造物主的安排,是人類建筑中的一個奇觀。
中國人知道的斜塔,和物理學家伽利略連在一起。1590年,伽利略曾在斜塔上做物體自由落地的試驗,轟動世界。亞里斯多德認為,重量和落地的速度成正比,物體愈重,落地的速度便愈快。伽利略對亞里斯多德的理論提出挑戰,他認為,相同質量的物體,無論輕重,應該以相同速度落地。亞里斯多德是被奉為神明的古希臘哲人,太陽般普照大地的理論權威,沒有人敢懷疑他說過的任何話。伽利略的大膽懷疑,冒著天大的危險。然而科學不是假想,需要實驗來證明。于是,伽利略捧著一大一小一兩個鐵球,站到了斜塔的頂端……
我站在斜塔下面,抬頭仰望,巍峨塔身就在我的頭頂,彷佛馬上要塌下來,古老大理石間的鑲嵌痕跡清晰可見。我想,伽利略應該是站在斜塔的七層樓頂上,那里離地面數十米高,鐵球從上面墜落,到地面不過幾秒鐘時間。此刻,天上飄著微雨,巨大的塔影在蘭灰色的天幕上晃動。我想象伽利略站在斜塔上,手里拿著一大一小兩個鐵球,準備做那個震驚世界的試驗。那時,斜塔下一定聚集著很多好奇的觀眾,他們的心情是復雜的。有的人是來看伽利略出丑,在他們的眼里,挑戰亞里斯多德的人,一定是跳梁小丑。很多人是來看熱鬧,他們把站在斜塔頂上的伽利略看成了一個演員,他們未必知道兩個鐵球先后落地或者同時落地有什么區別。也有懷著敬慕之心的觀者,他們多少了解伽利略,知道這個當時的科學家決非等閑之輩,他要做這個試驗,一定有成功的把握,他們希望伽利略成功,希望他挑戰權威成功。站到斜塔頂上的伽利略,是否猶豫過?我彷佛能看到那雙俯視地面的眼睛,目光中有的是堅定和自信。伽利略心里明白,他即將要做的試驗意味這什么,或者糾正權威的謬誤,或者身敗名裂。挑戰亞里斯多德,不僅需要勇氣和膽量,更需要嚴謹的科學態度。我讀過有關伽利略的書,對這個故事,沒有太多的描述。也許,在伽利略當眾走上斜塔做試驗之前,他曾經一個人帶著鐵球悄悄上過塔頂……四百多年前的那個物體自由落地試驗,已經成為科學史上經典一幕,被認為不朽的亞里斯多德理論,在兩個鐵球同時砰然落地的瞬間被顛覆。
我在斜塔下站了片刻。又看了旁邊的大教堂,斜塔作為鐘樓,其實只是教堂的附屬建筑,但是,所有來這里的人,都把目光投向斜塔。我想,如果這塔是直的,那么,比薩也許永遠默默無聞。
離開比薩時,突然下起雨來,開始是小雨,我在雨中急步行走,想趕在被淋濕前走出古城,找到在城外等候的汽車。然而雨越下越大,很快就變成了傾盆大雨,翻卷在天空的烏云,全部液化成豆大的雨滴,嘩啦嘩啦傾斜下來。我只能走進路邊的一家店鋪躲雨。
這是一家出售旅游紀念品的小店,柔和的燈光映照著無數斜塔的紀念品。陶瓷,金屬,木頭,繪畫,大大小小的斜塔,讓人看得眼花。管鋪子的是一位頭發金黃的姑娘,她熱情耐心地陪我挑選,買了六種斜塔的紀念品。我問她是否有和伽利略有關的藝術品,她笑了:“有啊,每一個斜塔中,都有伽利略的腳印。”
走出小店,雨已經停了。站在路邊回望斜塔,心里陡然一驚。深藍色的天幕上,斜塔猶如一個身披著斗篷的巨人,身體前傾著,正欲舉步趕上來。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