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博物館坐落在羊山新區(qū)百花園西北隅、百花館南部,建筑面積達2.9萬平方米,12個展廳分布于一二三層。館藏文物逾萬件,被譽為信陽市的“百寶盒與博古架”。據導游介紹,除了絡繹不絕的國內游客,還有美國中美服務促進會、韓國高敞郡郡民訪問團等外賓20余批次來館參觀。人們通過文物與歷史對話,穿過時空的阻隔,俯瞰歷史的風風雨雨。
博物館基本陳列按照“大氣、震撼、簡潔、環(huán)保”和“古老家園、現(xiàn)代表述”的展陳理念,以“淮上故園——信陽歷史文化之旅”為主題,以豫南歷史發(fā)展的脈絡為序,通過六大板塊,全面、多維地展現(xiàn)和詮釋厚重信陽的文化氣象。
由服務大廳向左步入序廳,藍色的星空下兩個巨型文化柱居中而立,代表著中原文化和楚文化,柱體浮雕和環(huán)頂噴繪帶顯現(xiàn)信陽出土的“十大文物之最”;3500年前的淮河古沉舟是淮河上游早在商代已通舟楫的實物見證,是本館鎮(zhèn)館之寶之一,給人以心靈的震撼。
在第二廳,觀眾可以領略淮上諸侯——青銅時代的輝煌足跡。商周時期,信陽是中原王朝的南部屏障,號稱“小殷墟”的羅山天湖出土大量精美青銅器,經研究是商代息國墓地;由商繼周,淮河上游一帶星羅棋布著申、息、江、黃、弦、白、賴、蓼、番等10余個諸侯方國,在這片土地上創(chuàng)造了兼具南北特征而又獨具過渡風格的“淮上文化”。
信陽素稱“楚頭豫尾”。在第三廳,游客看到的是“楚地王風”主題展。1957年在此發(fā)掘了震驚國內外的長臺關1、2號楚墓,以墓中所出土編鐘演奏的《東方紅》樂曲隨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聲震寰宇,被世人傳為佳話。此外,這里還是孔子周游列國最南端的城市,“葉公問政”、“亡羊補牢”的典故也發(fā)生在此地。該廳主要展示信陽楚文化發(fā)展序列及其特征,發(fā)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重現(xiàn)楚宮美輪美奐的編鐘樂舞,感受歷史的熏陶。
在第四廳,“天下根親”的展覽內容對于來自閩南語系的潮州游客來說,尤感親切。信陽是多個姓氏的發(fā)源地、中原著名僑鄉(xiāng)、客家人的祖根地之一。本廳主要展示歷史上三次信陽固始人南遷入閩,特別是唐代陳政、陳元光父子和王潮、王審知兄弟開漳定閩和開發(fā)東南的歷史貢獻。展覽以橋相連,寓意“僑鄉(xiāng)”;移植生物學的樹狀表達方式,設計一顆神奇的“根親樹”;導入了“虛擬主持人”,電子翻書、電腦觸屏“閩南人與客家人”“方言土語識親情”等。這在全國的博物館中,可謂別樹一幟的創(chuàng)舉。
其它,像第五廳展出的“茶韻天香”也很引人注目。信陽是中國北方古老而美麗的茶都。感受茶都氣象,還能置身于茶文化的氛圍中品嘗信陽毛尖淡淡的清香。第六廳展出的“豫風楚韻”,展現(xiàn)了信陽山川風物,人文景象,民間風俗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形成信陽民風民俗大觀園。還開辟生產民間工藝品的手工作坊,不僅可以零距離接觸民間工藝,還可親手學做親身體驗,并使這些手工藝品成為可以帶走的“展品”。
淮上故園“百寶盒”,直讓你看得眼花繚亂,流連忘返。
發(fā)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