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歷山院,在興國禪寺東,是一座長方形的院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與興國禪寺相距僅20余米,相互對峙,具有同等的韻致,可謂珠連璧合。為紀念遠古時代虞舜在歷山之下開荒種田,頌揚古代明君,發揚大舜文化,故將這一院落命名為“歷山院”。據史料記載,儒、道、佛三家曾先后涉足這里。明成化四年(1468年),濟南德王府內官蘇賢,欲成“善果”,捐資修建了三清殿和真武樓,祀元始天尊、武德天尊、太上老君和玉皇大帝、紫微大帝等道教信奉的祖師。就連舜也被道教尊奉為天、地、水三神中的地神(天神為堯,水神為禹),立祠祀奠。清康熙年間,文人們又把儒家的創始者孔子供奉在文昌閣內。清代還曾建有觀音堂,奉祀觀音菩薩。儒、道、佛三家,同居一處。 今院門面西,坐落于石砌臺階之上,三開間,門額題“歷山”二字,集自清代書法家曾熙書帖。門內南山墻上,嵌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歷山銘》石刻,由著名學者、時任山東學政的阮元撰文,書法家桂馥隸書。院內南側,由東向西,依次建有舜祠、魯班祠、文昌閣等祠堂,北側又有遠眺觀景的一覽亭。整個院落,殿宇錯落,紅墻青瓦,顯得古色古香。院內,青藤搖曳,松柏儲潤,銀杏舒秀,綠蔭垂地。 舜祠 又名“重華殿”、“重華協帝殿”,在歷山院的東南隅。坐南朝北,五楹出廈,飛檐起脊,危然聳立,大有廟堂之氣氛。殿堂后依山崖,前臨平臺,松柏相映,古樸肅穆。該祠歷史悠久。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已記載:歷城“城南對山,山上有舜祠”。 據史書記載,舜目重瞳子,名叫“重華”。帝堯選賢與能,舉他管理政事,后來禪讓帝位于他。舜殫精竭慮,治理天下,國泰民安。人們感念其德,故立此祠祭奠。歷經滄桑,1981年再次對祠堂進行維修。祠堂內,設以神龕,供奉著舜的塑像。塑像頭戴冕旒,手執鎮圭,端莊肅穆。左右配享娥皇、女英二妃,溫文爾雅,神和氣清。 魯班祠 在歷山院內。坐南朝北,三楹出廈,紅柱青瓦,古樸典雅。相傳建于宋元,清咸豐年間重新修葺,內塑魯班像。新中國成立后又多次維修,于1981年重新塑像。像為坐姿,身穿布衣,頭綰抓髻,須髯垂胸。兩側,侍立著兩個童子,一個手捧墨斗,一個手托書卷。 魯班,姓公輸,名班,又名般,春秋時魯國的著名工匠,所以人們稱他為魯班。其人多才多藝,曾創造攻城的云梯,磨粉的,并發明木作工具斧、錛、鋸、刨、鉆、墨斗、規、矩,被歷代木瓦工尊奉為祖師。該祠名聞遐邇,近年來,臺灣省和馬來西亞等地木瓦工進香團來此尋宗問祖,拈香叩拜,儀式隆重。 文昌閣 魯班祠的西南側,翠柏映襯著一座石砌的平臺。平臺危然聳立,臺壁老槐懸生,藤蔓附披。臺上柏蔭籠罩。濃蔭之下,設以石幾石凳,供游人小憩賞景。臺上南側又起高臺,臺壁臥以券洞,洞上嵌有“文昌閣”石刻顏額。文昌閣即矗立于高臺之上,三楹出廈,粉墻青瓦,紅棕柱,花 扇,顯得古樸。東西各有配房一間,兩側砌以石階,拾級可上。春夏,院內蔥木滴翠;秋日,閣后黃花撒金。整個院落顯得古雅而幽靜。 此閣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咸豐三年(1853年)、光緒七年(1881年)和十六年先后由府城同人捐款,集腋成裘,糾工修葺,遂成現狀。閣內供奉著文昌帝君。兩側配殿分別享祀朱衣、魁星。三殿皆有塑像:文昌文靜恬適,朱衣點頭微笑,魁星持斗執筆。昔日,每逢仲春、重陽,多有文士來祭,賞景吟詩,別具風騷。 一覽亭 文昌閣的北側,懸崖之上,原有古典式的高大殿宇,供游人覽景小憩。由于這里地勢頗高,北面又極其開闊,正是憑欄遠眺的最佳去處。歷代文人雅士多有來此觀景者,并留下詩篇。清朝人毛在撰詩記述所看到的景色:“層臺矗突倚云孤,把酒憑欄望眼殊。山色獨憐華不注,水光遙見大明湖。郊原綠遍皆生意,城市蒼茫入畫圖。最勝遺風猶未改,年來憔悴得公蘇。”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高宗弘歷也曾來歷山觀景遠眺,并詠《千佛山極目有作》詩:“開窗納煙霞,俯欄睇錦繡。泰麓巢云處,延賞既已富。探奇復得此,坐久消清晝。因悟境無窮,騁懷難盡副! 歷經滄桑,殿宇傾圮,1979年在這里建起了“一覽亭”。該亭為四面長亭,飛檐起脊,玻璃門窗,寬敞明亮。北面基部探出崖外,兩側各有曲廊延伸,西接歷山門,東連四面亭。亭廊皆懸空中,猶如棧橋飛架,氣勢壯觀。亭南,有六朝古柏,蒼勁挺拔,老態龍鐘,椏杈歧出,并有五葉地錦攀緣其上,綠意甚濃。樹間,多有長尾鵲清叫,逗得游客興致勃然。亭內設有茶座,人們坐在幾旁,品茶遠眺,泉城風光一覽無余。
讓許多人向往的地方——扎尕那(2020-08-11)
情侶第一次旅游適合去哪里(2020-08-10)
西藏布達拉宮旅游攻略之佛教圣地(2017-12-28)
馬爾代夫:陷落藍色天堂 只為感受極致愛戀(2017-12-28)
中國有一條世界頂級的風景線,就在西藏東南!(2017-01-06)
旅行的意義是找回自己(2017-01-06)
今年春節來白云山體驗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吧(2017-01-06)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