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市(徽州)歷史悠久,遠在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51世紀,我國母系氏族社會的后期,人類就已經在這片美麗富饒的山區勞動生息了。在距今三、四千年的殷商時期,這里就居住著一支叫山越的先民。山越乃百越中的一支。在春秋戰國時期,這里先屬吳,吳亡屬越,越亡屬楚。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后,實行郡縣制,這里為會稽郡屬地。南朝時開始設置新安郡,郡府搬遷又始終未離開新安江上游,徽州古稱新安,其源蓋出于此。宋代徽宗宣和三年五月廿四日(公元1121年),歙州被詔改為徽州。關于徽州名稱的起源,一說因其境內有徽嶺、徽水、大徽村等,州則因地得名;另一說趙宋王朝是取“徽者、美善也”之意,炫耀他對這一地區的失而復得。此二說并存了八百多年,州名亦被歷代沿用至今,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建省的時候,就是摘取安慶、徽州二府首字作為省名的。 徽派文化底蘊豐富,內涵深廣,是我國三大區域文化(藏學、敦煌學、徽學)之一,涵蓋了哲、經、史、醫、科、藝諸多領域。黃山市位于皖浙贛三省結合部,群山環抱之中,古代徽州歷來有“山深不偏遠,地少士商多”之說。每當中原戰亂之秋,這里就成了藏龍臥虎之地,它既是亂世的世外桃源,又是治世的人才寶庫。古徽州文風昌盛,教育發達,“十家之村,不廢誦讀”,因此歷史上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代不乏人,燦若繁星。《辭海》的單列條目中,徽州名人有50多人,列全國各州府之首。據不完全統計,明清兩代中進士542人,舉人多達1513人,“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宰相”、“四世一品”者并不鮮見。明清時代徽商稱雄商界長達二、三百年,有“無徽不成鎮”之說;丈藤Z而好儒,“官、賈、儒”三位一體,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徽州文化,歷史上各種人才應運而生,學術研究異彩紛呈。例如,活字印刷術創始人畢升,宋代理學集大成者朱熹,明清三朝元老、軍機大臣許國(歷仕明嘉靖、隆慶、萬歷)、曹振鏞(歷仕清乾隆、嘉慶、道光),富可敵國的大鹽商鮑漱芳,著名戲劇家汪道昆,醫學家汪機、汪昂,徽墨、歙硯高手李廷、李少微,新安畫派的創立者和近代著名代表漸江、黃賓虹,哲學家戴震,理財家王茂蔭(馬克思《資本論》中提到的唯一中國人),珠算大師程大位,近代教育家、學者有陶行知、胡適,音樂家張曙,還有工程技術專家詹天佑、鄭復光,孫中山元帥府秘書長、近代法學家徐謙等,都是徽州人。同時,由徽商興盛而形成了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盆景、徽墨歙硯、徽派建筑、徽雕、徽刻、徽劇、徽菜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流派,F已發現地面文物4900多處,其中列入國家和省級重點保護的45處。直至今日,黃山大地上仍遍布古橋、古塔、古亭閣、古宗祠、古牌坊,猶如一座天然的歷史大博物館。
發表評論
提示:請先登錄再進行評論,立即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