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群雕像位于京臺高速禹城出口正對面,2013年(群雕像長20.13米),勤勞樸實的52萬禹城人民(群雕像寬5.2米),在990平方公里大地上(平臺面積990平方米),修建了象征大禹治水13年(群雕像高13米)、三過
在禹城東北距老縣城十里的徒駭河上有一座大橋,名曰張漢橋(也曾叫廣通橋)。明朝成化年間,河西劉莊有一位姓張名漢的大善人,看到往來客商車馬難行,且時有失足落水溺死者,坐視不忍,毅然購置磚石、木料,召集民工修建了一座九孔橋,并
白塔寺初號曰“古法海禪寺”,金、元朝代時改名為“白塔寺”。原白塔寺分東西兩個院子,東院子南北長80多米,東西寬50米。進得南門(山門)是一個前院,東西各有廂房3間,院正中有硬路(磚鋪)通往北邊的大殿。大殿名大佛殿,有三大
始建于唐宋時期,毀于建同初期,曾是禹城境內著名佛教圣地。該寺位于房寺鎮崔李村,系本村三個寺廟(西寺、南寺、北寺)中的北寺。它座落于村子東北部,由前殿、后殿(各三間)組成,前殿正中供奉著如來佛祖,兩個門柱及后梁和脊凜上分別
房寺鎮九圣廟(又名九神廟)村西首,原有一座廣圣寺(又名廣圣禪林),系明朝萬歷年間由當地百姓募捐建成,占地4676平方米,民國前曾被列為禹城“古跡圣地”。該寺廟文革期間被毀。 《禹城縣志》(民國版)記載:廣圣寺“地勢空曠,
德泉寺位于禹城辛店鎮西十華里處,古名寺之一,俗稱草寺,又稱大寺。始建于何時,不詳,至道光十三年前,已因多年失修成為一片廢墟。該寺周圍之村莊都以寺的相對方位命名,如:寺前劉、寺西李、寺后李等。德泉寺重建復興后,規模宏偉壯觀
位于張莊鎮黎濟寨社區,八棱碑學名八棱經幢,俗稱鐵樹,作為禹城市唯一宋代金石碑刻,屬國家二級保護文物、省一級保護文物。經專家鑒定,碑刻為宋代歐陽詢所書,其書字畫遒勁有力,工整雋秀,乃遺世佳作。碑高6米余,底為正方形,由兩塊
一步兩眼井在老城區西南街龍王廟前,二井東西并列相距一步,西苦東甜,因以為名。旁有一石碑,上刻“一步兩眼井”的傳說。據說從老城里向西,自城隍廟南行,孝子坊西側原有三間龍王廟,廟前是個大水灣,通向灣內是一條彎曲土路,遠看頗似
九一廣場:位于山東省禹城市迎賓大道西側,占地150畝,設置禹王雕像、林下休閑、廣場展示、臺地景觀和文化燈柱等,是一處集宣傳展示和健身休閑于一體的市民活動場所,成為傳承歷史、宣傳文化和保留記憶的載體平臺。 大禹雕像總高度1
新湖風景區位于德州市中心,北依東方紅路,南臨東風路。主要包括城市中心廣場與新湖兩大部分,是一個集文化、休閑、娛樂、體育為一體的城市公共休閑區域。風景區占地1200畝、擁有水面600畝,由中心廣場、世紀廣場、文化中心、新湖